• <table id="u4ywy"><source id="u4ywy"></source></table>
  • mecc
     
     
    about us

    news綜合資訊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綜合資訊 - 學術快訊

    于吉紅院士、張立群院士、劉天西教授發表“靜電紡絲”研究成果

    2023-02-13   易絲幫

    1、吉林大學于吉紅院士等人Nature (IF 69.504 ):抑制1000°C以上的萊頓弗羅斯特效應,實現持續的熱冷卻


    圖片1.png

    圖片2.png

    ?挑戰:當溫度超過所謂的萊頓弗羅斯特點( LFP)時,固體和液體之間會形成連續的蒸汽層,從而產生熱阻并突然降低傳熱。在萊頓弗羅斯特狀態下,這個時間通常是10到100秒,需要減少到小于1秒以保持有效的傳熱,這在固體非常熱的情況下是一個挑戰。

     

    ?方法:吉林大學于吉紅院士、香港城市大學王鉆開教授和巴黎文理研究大學David Quéré教授合作,報告了一種結構合理的熱裝甲設計,抑制萊頓弗羅斯特效應高達1150°C。其中,利用靜電紡SiO2納米纖維膜作為隔熱膜來吸收和蒸發液體。

     

    ?創新點1:構建的具有對比熱和幾何特性的關鍵元素的多紋理材料,由堅固、導電、突出的支柱組成,作為熱橋來促進傳熱。嵌入式SiO2隔熱膜吸收和蒸發液體,U形通道用來疏散蒸汽。SiO2膜的隔熱特性是阻止萊頓弗羅斯特效應的關鍵。

     

    ?創新點2:另外,這種結構熱表面的設計顯著提高了LFP值,使其高于1150°C(超過這個溫度,材料會開始熔化),同時又不會犧牲高的傳熱性能。

     

    ?創新點3:策略是通用的:使裝甲變得柔性,將STA的應用領域擴展到標準加工難以紋理的表面,例如管道和導管的內部,這可能為熱管理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1-04307-3

     

    2、北京化工大學張立群院士&萬鵬博教授Nano Energy ( IF 19.069 ):具有 MXene 的柔性透氣光熱療法表皮傳感器,用于超靈敏可穿戴人機交互


    圖片3.png

     

    圖片4.png

    ?挑戰:多功能柔性可穿戴表皮傳感器因其在個人健康管理、電子皮膚、智能人機交互等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而受到廣泛關注。然而,實現一種具有可靠傳感性能的柔性透氣傳感設備,同時具有疾病診斷和后續光熱治療的綜合功能,仍然是一個關鍵挑戰。

     

    ?方法:北京化工大學張立群院士&萬鵬博教授通過將導電MXene納米片和銀納米線(AgNWs)精密組裝到靜電紡絲彈性襯底上,制成了一種柔性透氣表皮傳感器,用于超靈敏傳感和按需光熱治療。

     

    ?創新點1:所制備的柔性透氣電子傳感器具有廣泛的傳感范圍(高達120%)、超高的靈敏度(測量因子(GF)高達4720)、極低的檢出限、卓越的可靠性和強大的生物相容性,可作為電子皮膚監測人體生理信號和可穿戴人機交互。

     

    ?創新點2:此外,它還具有良好的光熱性能,可增強抗菌效果,并可在保健監測和疾病診斷后及時進行光熱治療。

    https://doi.org/10.1016/j.nanoen.2023.108201

     

    3、江南大學劉天西教授團隊Nano Energy ( IF 19.069 ):高滲透性和超拉伸電子紡織品,用于皮膚健康監測,焦耳加熱和電磁屏蔽


    圖片5.png

    圖片6.png

    ?挑戰:皮膚附著電極具有導電性高、拉伸性好、滲透性好、長期佩戴舒適等特點,在醫療保健行業具有巨大潛力。但是,傳統導電材料包括各種金屬納米材料,其密度大、穩定性差、柔韌性差,無法同時滿足輕質、透氣性、彈性和長壽命的要求。

     

    ?方法:江南大學劉天西教授和黃云鵬副教授利用液態金屬與磁控濺射銀納米顆粒之間的反應合金化,通過整體預拉伸活化后,超導電共晶鎵銦(EGaIn)被緊密均勻地包裹在超親水SEBS微纖維上。從而獲得高滲透性和超拉伸電子紡織品。

     

    ?創新點1:高度透氣和超拉伸的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 (SEBS)-Ag-液態金屬 (SSLM) 非織造電子紡織品被制成多功能的皮膚生物電極,用于精確的健康監測、焦耳加熱和電磁界面 (EMI) 屏蔽。

     

    ?創新點2:得益于高度變形、極其穩定和3D互聯的導電網絡,該無紡布電子織物表現出優異的EMI屏蔽效果(在8.2-12.8 GHz頻率下75.3 dB,在300%延伸率下仍保持31.7 dB),以及在大變形(120%)下高效的焦耳加熱性能。

    https://doi.org/10.1016/j.nanoen.2023.108194

     

    4、東華大學王宏志教授團隊:超細自供電交互式纖維電子產品用于智能服裝


    圖片7.png

    圖片8.png

    ?背景:離散地集成到日常生活中的纖維電子產品因其在醫療保健、生理監測和人機界面方面的巨大潛力而成為焦點。然而,最先進的纖維電子產品在直徑、剛度、光滑度和生產率方面與普通纖維有顯著區別。

     

    ?方法:東華大學王宏志教授團隊的張青紅教授和侯成義研究員開發了一種通用的可擴展制造工藝和通用的纖維狀細軟自供電交互式電子產品,其直徑只有幾十μm,連續長度為數百公里。

     

    ?創新點1:得益于其獨特的結構和組成,Li5Cr7Ti6O25/C (6.6% wt%)納米纖維在200、300、500、800和1000 mA g?1時的可逆脫鋰容量分別為370.8、290.6、269.2、254.3和244.9 mAh g?1,具有優異的倍率性能。

     

    ?創新點2:即使在 1 A g?1 的較高電流密度下,Li5Cr7Ti6O25/C(6.6 wt%)納米纖維也表現出高循環穩定性。在Li5Cr7Ti6O25表面引入碳,提高了復合材料的電子導電性,從而使Li5Cr7Ti6O25/C納米纖維具有良好的電化學性能。

    https://doi.org/10.1016/j.jechem.2022.04.017

    聯系我們

    微信二維碼
    Copyright ? 2022 MECC CO.,LTD.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易百訊 - 深圳網站建設

    Redmi 10X系列發布會
     
    聯系我們
    ×
    狠狠做五月深爱婷婷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