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10.1002/cnma.201900483
催化納米顆粒的尺寸、負載和化學組成的優化是獲得經濟高效的(電子)催化劑的關鍵步驟。該報告詳細闡述了鈀(Pd)納米顆粒尺寸和電紡N基摻雜碳納米纖維(nCNF)上的優化,以實現燃料電池、金屬空氣電池等能源設備的氧還原反應(ORR)。利用靜電紡絲技術生產一維(1D)聚丙烯腈納米纖維,然后進行兩步碳化過程,獲得直徑在200-350 nm范圍內的導電nCNF。通過熱原子層沉積(ALD)技術用離散的Pd納米顆粒修飾合成后的nCNF,其范圍從2.6±0.4 nm到4.7±0.5 nm。研究者發現,nCNF沉積的Pd納米顆粒尺寸為3.9×0.6 nm (Pd20/nCNF),其ORR活性最好,Tafel斜率最小為58 mV dec-1,并且有4個電子參與ORR。另外,Pd20/nCNF處的半波電位高值(E1/2=806 mV 與RHE相比)和交換電流密度(i0=6.998 mA cm-2)使其成為其他Pd裝飾nCNF的有效催化劑。此外,我們發現具有較低負載/密度的Pd納米粒子的電催化劑顯示出增強的ORR活性。
圖1.在800℃下產生的電紡PAN納米纖維(a)和nCNF的SEM圖像(b)。nCNF的XPS全掃描光譜(c)和N1 s的去卷積XPS光譜(d)。
圖2.Pd10/nCNF(a)、Pd20/nCNF(b)、Pd30/nCNF(c)和Pd40/nCNF(d)的STEM圖像。
圖3.Pd/nCNF樣品的XRD(a)和Pd20/nCNF的Pd3d去卷積XPS光譜(b)
圖4.在N2(黑色)、O2(紅色)飽和的0.1M KOH下,以10 mVs-1的掃描速率在nCNF(a)、Pd10/nCNF(b)、Pd20/nCNF(c)、Pd30/nCNF(d)、Pd40/nCNF(e)、Pt/C(f)處測得的CV。
圖5.在O2飽和的0.1M KOH下,在nCNF、Pd10/nCNF、Pd20/nCNF、Pd30/nCNF、Pd40/nCNF和Pt/C處獲得的Tafel斜率(數據來自圖S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