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10.1002/pat.5136
研究者對組織工程領域日益濃厚的興趣促進了生物材料的發展。天然細胞外基質結構(ECM)的重建進一步拓寬了聚合物支架的應用范圍。在當前工作中,研究者提出了一種將靜電紡絲和凍干技術相結合的方法,在聚L-丙交酯纖維基質和天然生物填料(膠原蛋白和殼聚糖)的基礎上制備具有ECM樣形態的材料。研究了所開發生物材料的形態、力學性能和親水性。膠原填料的引入使復合材料的強度和楊氏模量分別提高了190%和80%。含殼聚糖的材料的相同特性分別增加了430%和340%。其對應參數超過了膠原蛋白,這是由于殼聚糖更好地滲透到纖維基質中,從而形成了滲濾網絡。此外,本研究還指出了提高材料潤濕性的可能性。
圖1.純聚L-丙交酯纖維的(A)直徑分布和(B)形態(SEM圖像);插圖為材料表面上的水滴照片[顏色圖可在wileyonlinelibrary.com上查看]
圖2.SEM圖像顯示了含殼聚糖((A)0.1wt%,(C)0.5wt%,(E)1.0wt%)和膠原蛋白((B)0.1wt%,(D)0.5wt%,(F)1.0wt%)的復合物的形態;比例尺為50μm;插圖為復合材料表面上的水滴照片[顏色圖可在wileyonlinelibrary.com上查看]
圖3.(A)(1)純聚L-丙交酯以及含(2)殼聚糖和(3)膠原的復合材料的紅外光譜(B),復合材料在用1wt%膠原溶液浸漬后的SEM圖像[顏色圖可在wileyonlinelibrary.com上查看]
圖4.拉伸試驗中單體材料的變形曲線[顏色圖可在wileyonlinelibrary.com上查看]
圖5.拉伸試驗中復合材料的變形曲線[顏色圖可在wileyonlinelibrary.com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