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016/j.carbpol.2020.117200
采用靜電紡絲技術制備了殼聚糖/g-C3N4/TiO2(CS/CNT)納米纖維,用于吸附和光催化去除Cr(VI)。研究了吸附過程中接觸時間(0-1440min)、pH(1-7)、Cr(VI)初始濃度(20-800mg/L)等關鍵因素的影響。利用800W氙燈模擬可見光,在光化學反應器中進行光催化實驗。在吸附過程中,當pH=2時,殼聚糖(CS)納米纖維、CS/CNT 10:1(CS:g-C3N4/TiO2=10:1)納米纖維和CS/CNT 5:1納米纖維的吸附容量分別為20.8、165.3和68.9mg/g,表明添加g-C3N4/TiO2(CNT)可以顯著增強CS的耐酸性,并擴展其實際應用。在可見光照射下,CS/CNT納米纖維對Cr(VI)的去除效率明顯提高,比純吸附去除率高約50%,這表明CS/CNT納米纖維具有吸附和光催化的有效協同作用。
圖1.CS/CNT納米纖維的合成及其在去除Cr(VI)中的應用示意圖。
圖2.CS/CNT5:1納米纖維的形態特征:(a,b)SEM,(c,d)TEM,(e,f)HRTEM,(g-1)SEM-EDS映射。
圖3.(a)CS/CNT5:1納米纖維的XPS全掃描光譜。(b)CS/CNT5:1納米纖維的C 1s,(c)N 1s,(d)O 1s和(e)Ti 2p XPS光譜。
圖4.(a)XRD圖譜,(b)CS/CNT5:1納米纖維在2θ處30-80°范圍內的XRD圖譜,(c)FT-IR光譜和(d)PL光譜。
圖5.(a)UV-Vis DRS,(b)帶隙能量。
圖6.(a)接觸時間對Cr(VI)吸附的影響。(b)偽一階,(c)偽二階和(d)粒子內擴散的動力學模型。實驗條件:接觸時間=24h,CO=100mg/L,物料用量=0.33g/L。
圖7.(a)pH對Cr(VI)吸附的影響,(b)初始濃度對Cr(VI)吸附的影響,(c)Langmuir等溫線模型,(d)Freundlich等溫線模型。實驗條件:接觸時間=24h,納米纖維用量=0.33g/L。
圖8.(a)在無輻射條件下使用納米纖維去除Cr(VI)的曲線和(b)去除百分比。(c)pH和(d)初始Cr(VI)濃度對使用CS/CNT10:1納米纖維在輻射下去除Cr(VI)的影響。實驗條件:接觸時間=4h,納米纖維用量=1g/L。
圖9.使用CS/CNT10:1納米纖維去除Cr(VI)的循環運行:(a)吸附實驗;(b)光催化實驗。
圖10.去除Cr(VI)的吸附和光催化機理。